来源:新榜(newrankcn)

  山东新媒体村,一群农妇写公众号月入过万,一套“智能伪原创软件”一年盈利百万。

  深圳新媒体集团981个公众号,差点作价38亿元被收购,背后站着流水线上的武汉大学生。

  有没有觉得,最近这种消息听太多了?红利消失、渠道下沉、五环外人群……互联网人口出现结构性变化,现在谁都能说上几个“专业词汇”,来嘲笑北上广深的“精英生意”了。

  可新闻另一面,还有更多新媒体公司,从二三线城市北上——就像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,毅然踏上北上的列车。

  今天,新榜想把目光投向这些“大多数”——没有亩产10w+的刺激,却有网文主角打怪升级的快感。

  1

  “吃住在一起,醒来就能开会”

  早上八点,凿梦起床刷牙洗脸,10分钟搞定一切。

  因为公司新厂牌“娱乐新青年”成立,他的睡眠又被压缩了2个小时。

  大厅里,末那大叔和商务总监胡子哥,已经到了。三人围坐,边吃早餐边讨论昨天的数据和当日行程。

  这是末那大叔创始团队搬到北京的第210天,也是三个男人同居的第210天。

  今年3月,他们来到北京,短住没两天就赶上了新榜在清华的招聘会。收到200多份简历后,他们又找了两天房子,最终在朝阳亮马桥附近,租了一间几百平的复式小楼——生活,办公,招待朋友。

  2016年,已经开设三家青岛餐厅的杨楷(末那大叔),创立了公众号“末那识”,成立第一天只有两人。一年后,他打算全职做公众号。公众号更名为“末那大叔”,正式开张运营。

末那大叔青岛大本营

末那大叔青岛大本营

  2018年初,公司30多人。四位合伙人商量后决定:三人去北京发展,留一人驻守青岛。1个月内完成搬迁。

  于是就发生了开头这一幕。末那大叔、凿梦和胡子哥,三人吃住、办公都在一起,早上醒来就可以开会了。

  “以前我们在青岛,分别开车去公司,至少一两个小时后才能碰面。”省下了时间成本,凿梦很满意。

  “我们三人没什么坏习惯,不爱喝酒就爱谈工作,当然可以住一起啊。”凿梦说,末那大叔的Slogan就是在一起,住是最高级别。至于“工作和生活混淆”,他认为这是必然——追求平衡的是工作者,而不是创业者。

  他认为,北京还可以节省“人力成本”。听起来有些矛盾——北京分明是中国人力成本最高的城市,没有之一。

  凿梦自己也统计过,两个能力相当的应聘者,北京的招聘成本是青岛的1.6倍。可他们想做的,是把北京的应聘者带回青岛本部,在青岛完成弯道超车,再杀回一线。

  10月,末那传媒已经快50人了。

  “有人为城市找工作,有人为公司找工作。”凿梦表示自己谈过好几个高级人才,有从北京到青岛带团队的,也有从上海到青岛做电商的,“小城市选择少,拼人效,不成功就挂了,北京选择太多了,人才流动性太大”。

  新媒体讲究时效性,末那传媒也在北京布置了一个10人左右的“特种部队”。凿梦说,这些人负责紧急内容的输出,他们“能拍能写能画”,节奏比青岛更快。

  虽然公司内容大本营在青岛,但凿梦觉得一家新媒体公司,“内容”就像心脏,“战略”才是大脑。

  “现在每天出门见的人,个个都是武林高手。”

  正是在北京,公众号创下最近两篇千万爆文,单月增粉上百万,入驻抖音达成300万粉丝,推出末那大叔和北海爷爷时尚父子IP,并启动MCN计划,定位新媒体星探公司。

  “北京的空气都跟青岛不一样,无路可退,天然适合创业。”凿梦甚至觉得,北京才符合人们对优质自媒体的想象,“我们是创业者中的另类,一开始在二线城市,当发现一线城市展开怀抱时,就会来。”

  2

  “先是一层,然后两层、三层”

  依旧是2017年2月。清华的那场招聘会上,中国另一个海港城市——厦门,也有一家头部新媒体正在筹备搬家。那时候,十点读书刚获得A轮超6000万元融资,林少已有北上的想法。

  林少在一个平常的上班日,向全公司宣布了这一消息。他站在前面手握名单,挨个念着北上员工的名字,点到名的人一一站起来。“很有仪式感,像要去前线打仗一样”。

  就这样,十点读书七人,搬进了朝外SOHO一家办公室。本计划用一年的场子,三个月就坐满了。随后他们搬到了世贸天阶,一直住到今天。

  他们先是租了一层,又陆续租了两层、三层。当年“去前线”的7人,已经扩充到140人。

十点读书北京办公室

十点读书北京办公室

  林少回忆,当时他和妻子先行一步,去北京“搞定写字楼”。期间刚好赶上新榜的招聘会,拿回三四百份简历。

  “那段时间的周末,我们基本都在面试。”林少说,厦门的扩张速度远不如北京,“现在只剩下内容和书店部门”。

  十点读书,至少影响了三家公司搬到北京。2015年它投资的“书单”就是一例。

  2016年8月,当厦门的十点读书计划北上时,广州的书单刚搬进了300多平的办公室。新办公室距离微信总部,仅一条马路之隔。

  半年后,已在北京安营扎寨的林少,多次劝说书单创始人陈新焱进京,后者只嘴上应和“来看看”,还未生出搬迁的心思。

书单广州的办公室

书单广州的办公室

  直到2017年12月,书单拿到泽厚资本近千万融资。

  陈新焱带了三个同事去北京学习。七天内他们走访了中信出版社、十点读书、得到等公司,眼见着年初7个人的十点读书,半年时间人数超过50,不停往上搬。

  来访北京的一天,书单团队来中信出版社开“讲书会”。陈新焱对那个场景印象深刻,一个不大的房间里坐满了人,不同编室的人一个个来讲书,“很多人是两年的网友初次见面,感觉好不容易来一趟,坐在那儿不好意思离开”。

  有天晚上六七点,书单四个人很累了,就在一个胡同里随便找了家店吃饭。饭店名称叫什么,陈新焱已经说不上来。他只记得自己试探性地问了一句:“要不要来北京,有这种可能吗?”

  那时候,书单团队才开始真正考虑“北上”这件事。

  当天晚上,陈新焱给妻子打电话:“我可能要来北京了。”

  第二天,一家人就下决心北上。不到一个月,书单团队搬到了望京的一个孵化器。

  广州15人,跟来了13人。北京的1月正是初冬,书单招聘打出了“到故宫看雪”的口号。那时“书单”公众号有150万粉丝,现在达到400万。陈新焱透露,现在书单矩阵号用户700万左右,相比之前员工数和营收都翻了不止一倍。

书单团队 古北水镇团建

书单团队 古北水镇团建

  其实搬到北京,陈新焱的压力最大。2007年他在北京媒体实习,临走前leader告诉他“千万别来北京”。毕业后,他去了《南方周末》。2014年的读书日,他创办了公众号“书单”。

  他在广州待了整整八年,家里有两个还没上小学的孩子。陈新焱不觉得户口是问题,他唯一担心的是北京的空气和交通。“现代社会流动性很大,我们给孩子一种新鲜经历也是OK的,可能哪天我们要出国,也不是不行”。

  陈新焱觉得,这种搬迁恰好说明“地域对人的局限性在打破”。当年去广州是因为南方报业,离开是因为行业里最优秀的人,都北上去了互联网公司。“书单做的是好书推荐,80%的出版社都在北京,跟到这个产业集聚的地方,当然有好处。”

  “你的人才在哪?钱在哪?资源在哪?创业无非是各种要素的组合。哪里最有利于你把这些要素组合起来,就去哪里。这是最真实的想法。”

  3

  “离开帝都,两年就计划买房了”

  不是谁都像十点读书、书单一样,到了北京团队就扩大了一倍。我们接触到一个更早的团队,却是来京三年选择了战略性撤退。应受访者要求,我们把这家公司创始人化名为H。

  2011年,还在青岛读大学的H,就通过人人、微博等新媒体,赚得了第一桶金。2013年,他运营的微信公众号,已经积累起千万粉丝。当时互联网广告业务还集中在微博,微信公众号的商业前景尚不明朗,一部分创业者开始卖号,一个粉丝卖两三毛。

  “卖号对我的吸引力不大,而且那年刚好大学毕业,想去大城市闯一下。”H意识到粉丝经济的价值,毅然带着几个兄弟北上,开始创业之路。

  H的公司主要做公众号和短视频MCN运营。2014年拿到融资,北京员工最高达到150多人。2015、16年分拆出两家公司,一家专注于短视频的公司,另外一家主营ASO生态研究和小游戏制作。

  可惜,主公司的原创短视频业务持续动荡,有时候一个月亏损50万。2016年,H着手把内容团队搬回青岛,北京团队处于“放养式”管理,人数逐渐减少。

  到了今年年初,北京的短视频公司正式清算。原有内容团队只有少数人回到青岛,多数人离职或拿到补薪赔偿。与此同时,青岛公司的员工数量达到200,运营成本和北京100人时差不多。

  H表示,虽然青岛有的项目还未盈利,但亏损缺口已大幅缩窄。

  两年前搬回青岛后,H持续投资了开车大神,野食小哥,山村小杰等数十家短视频内容公司。今年5月他们进军抖音,不到半年时间已积累8000万粉丝的矩阵。今年上半年搭建起南木大叔、七叔先生、yami种草等近800万粉丝的原创图文矩阵。

  同样是原创短视频团队,为何北京亏损严重,青岛可以自力更生?H认为,除了公司管理问题之外,大环境占主要原因。

  首先是行业问题,2014年迎来PGC短视频风口,但赚到钱的很少。今年跟着抖音做UGC,成本低流量大,更适合创业公司;其次是地域问题,前几年北京雾霾严重、房价高涨,青岛环境优美且房价相对较低。

  “创业公司在北京,除非完成几轮融资,最后并购或者上市。否则你做到一定程度,就会发现问题很棘手。尤其非京籍的创业者,到时间点了肯定会考虑迁回家乡,或者房价低的二线城市。”

  “不要过分强调地域性,”H表示很多头部新媒体公司,譬如视觉志、十点读书、大禹网络、洋葱视频等,都诞生或发展在青岛,厦门,苏州和成都这些非一线城市。

  如他所言,北上广一直是少数派,二三线城市才是新媒体创业常态。以新榜发布的中国微信500强9月月报为样本,剔除认证主体中无城市信息的账号(如个人和传统媒体),余下327个坐标明确的账号。其中北京有93个,72%的头部账号,诞生在他处。

视觉志办公室

视觉志办公室

  常驻青岛,从未拿过投资的视觉志,就是一个典例。2014年10月,国企工作的沙小皮受林少鼓舞,“下海”全职运营公众号。当时“视觉志”公众号粉丝突破100万。四年过去,视觉志旗下已有8个账号,其中6个为500强。

  2017年1月,视觉志发布了一篇招聘文案:《去年进公司的那个姑娘,在计划买房了》。普通小编“月薪7k~20k”,让多少新媒体人心动。同年9月,视觉志冒出一个90后小编楠瓜,因为一篇阅读量5000w+的爆文,拿到了10万元奖金和一台iPhone X。

  “许多人来来去去,相聚又别离。”好妹妹乐队这句歌词,唱给千千万万北漂,同样写给北上的创业公司。新媒体村闷声发大财,田间地头生产10w+,却终究容不下一个梦。即便是迁回青岛的H,采访尾声也轻轻说了句,“如果公司运转良好,还是愿意把公司放在北京”。

  那年冬天在胡同里,花了一秒决心北上的陈新焱,好像也没那么坚定。来京之后,他问过孩子很多次“北京好,还是广州好”。得到“北京好”的答复后,他才信心满满地计划着,今年内带孩子们,把北京的博物馆全部逛一遍。

  三岁的孩子能懂什么呢?只是能给一个父亲、一个创业者更多力量罢了。

  1.68万平方公里的北京,还会涌入更多新媒体创业者。中国网民最多的二三线城市,可能还有一个“视觉志”在摩拳擦掌。至于广袤的县城乡镇农村,也还会诞生无数个新媒体村。

  对于新媒体公司的北上南迁、上山下乡,你怎么看?